网站首页 > 编程文章 正文
“鲟鱼”在服役前曾多次变换角色,最初计划成为一种高性能鱼雷轰炸机,但鱼雷部分被放弃,随后所有进攻能力也被放弃。照相侦察任务出现又消失,但“鲟鱼”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成为海军炮火的拖靶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它加长了机头并配备了绞盘系统。该机共生产了 25 架,但服役时间很短。最后一架“鲟鱼”被改装成 SB.3 反潜机。极深的机头让两名雷达操作员坐立难安,毁掉了它仅存的一点美观。“曼巴”涡桨发动机的喷流在某些功率设置下严重破坏了飞机的稳定性,破坏了良好的操纵特性。事实证明,单发飞行无法实现安全飞行,而这对于反潜巡逻的长时间续航是必不可少的。
设计和开发
S.38“鲟鱼”的研发始于1943年的S.6/43项目要求,该项目要求一种高性能鱼雷轰炸机,其弹舱可容纳六枚500磅(230公斤)炸弹或任何一种现行标准的航空鱼雷,可在“大胆”级和“半人马座”级航空母舰上使用。项目规定最大全重为24,000磅(11,000公斤)。肖特兄弟公司并未受邀参与S.6/43项目的评审,但其他参与项目的制造商的初步反馈表明,符合所有要求的双引擎设计重量很可能超过24,000磅,而单引擎设计不太可能超过现役飞机的性能。
S.6/43 计划获准继续推进,有迹象表明[ 2 ]肖特公司提交了两份未经邀请的投标方案:一份是单引擎的布里斯托尔“半人马座”设计方案,另一份是双引擎的劳斯莱斯“梅林”设计方案。然而,最初的 S.6/43 方案均未被采纳,官方文件中也找不到任何关于肖特公司方案的记录。[ 3 ]焦点转而转向拆分需求,鱼雷轰炸机需求变为 O.5/43,最终衍生出费尔雷“旗鱼”式轰炸机;而 S.11/43 则为能够充当轰炸机的侦察机而编写。
S.11/43 规范要求设计和建造一架双引擎海军 侦察机,用于昼夜目视和摄影侦察及跟踪,并能用作轰炸机。该规范要求最大全重 24,000 磅,收起高度 17 英尺(5.2 米),长度 45 英尺(13.7 米),翼展 60 英尺(18.3 米)(展开)/ 20 英尺(6.1 米)(折叠)。此外,还要求配备 动力折叠机翼。
肖特公司向S.11/43设计局提交了双发梅林发动机的S.38“鲟鱼”飞机作为投标方案,而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则提出了双发梅林发动机驱动的AW.54飞机。在AW.54因动力不足而受到批评后,设计局提交了安装两台MetroVick F.3 涡喷发动机的AW.54A飞机。布莱克本公司和费尔雷公司也提交了方案(同样采用双发梅林发动机设计),韦斯特兰公司则提交了混合动力设计方案,包括机头安装一架普惠R-4360“黄蜂少校”星型发动机,尾部安装一架哈尔福德H.1涡喷发动机。1943年10月19日,肖特公司收到“继续生产”指令,并订购了三架原型机,编号为“鲟鱼”S.1,军用序列号分别为RK787、RK791和RK794。最终的S.11/43定制需求于1944年2月提出。
飞行员的驾驶舱是一个用螺栓固定在翼梁前部的子组件,使他与机翼前缘齐平,导航员位于机翼中段后方,无线电操作员位于他后方,两者之间隔着设备。导航员和无线电操作员通过右舷的一扇门进入,这扇门打开后可用作梯子,他们的座位偏向左舷。摄像机安装在无线电操作员身后的机身内。 “鲟鱼”号的一个不幸的缺陷在于控制装置的放置。灭火器开关位于驾驶舱内用于点燃发动机启动药筒的开关旁边,这导致了一些无意的事故,并给地勤人员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乐趣。
武器装备包括机头两挺12.7毫米勃朗宁 机枪,弹舱可挂载一枚450公斤炸弹或两枚130公斤炸弹或四枚110公斤深水炸弹[ 8 ] ,机翼下可挂载16枚27公斤RP-3火箭弹。该机装有ASV雷达,并搭载两台F.52照相机和一架F.24照相机用于侦察任务。正常载油量为1900升(490美制加仑),但执行侦察任务时,弹舱可挂载820升(220美制加仑)远程油箱。
第一架肖特鲟鱼IRK787于 1946 年 6 月 7 日在罗彻斯特机场首次试飞,证明了其出色的操控性,并于 7 月在范堡罗亮相。此时,肖特兄弟公司已采用SBAC通用编号系统,S.38 被重新编号为 SA1。1947 年,甲板着舰试验成功完成。合同从肖特兄弟公司转移到肖特兄弟和哈兰德公司,未完工的飞机被转移到贝尔法斯特,第二架原型机RK791于 1948 年 5 月 18 日从贝尔法斯特的锡德纳姆首次试飞。RK791参加了1949 年的英国航空联盟挑战杯比赛,平均时速295 英里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以及“大胆”级 和“半人马”级航母的停飞,皇家海军不再拥有用于“鲟鱼”号的作战平台,对“鲟鱼”号S.1的需求也随之取消。30架飞机的生产订单被削减至23架,并根据Q.1/46指令重新设计,将其命名为S.39(后更名为SA2)“鲟鱼”号TT.2,以适应其主要用作岸基拖船的任务。第三架原型机RK794按照TT.2的标准完成,并获得了新的序列号VR363。
TT.2 是一种大型但外观简洁的双引擎中翼悬臂 单翼机,在目标牵引配置下具有明显细长的玻璃机头。全金属硬壳式机身分为四个部分,末端是带有单垂尾和方向舵的悬臂式水平尾翼。方向舵和水平尾翼均采用织物覆盖。机翼设计具有后掠前缘和外侧部分锥形,机翼折叠在双 Merlin 140发动机的外侧,驱动反向旋转的 螺旋桨(这使得桨叶更短,并且 Merlins 可以更靠近中心线安装)。主轮向后缩回发动机舱,而尾轮向前缩回机身。散热器安装在发动机舱和机身之间的前缘。
鲟鱼号战后最初作为海军联络和目标牵引机使用。其机头经过改装,加长,以便在螺旋桨弧线前方设置一个载人摄像机位置,并配备了绞盘系统。机组人员为两人,包括飞行员和一名多功能“观察员”,后者需要兼任导航员、无线电操作员、目标操作员和摄像机操作员。为此,机身加深,以便观察员能够匍匐在飞行员下方,在机头和后机身的多个位置之间移动。1953年,随着抛射式打靶训练的取消,对机头摄像机的要求也随之取消,五架TT.2被改装成SB9“鲟鱼号”TT.3变体,其机头轮廓与S.1类似。
倒数第二架也是最后一架“鲟鱼”式飞机于1949年被改装,作为SB3的原型机。SB3是一架拟用于M.6/49反潜飞机的型号,由两台阿姆斯特朗·西德利公司生产的曼巴AS Ma3涡桨发动机驱动,功率为1,147轴马力(855 千瓦),驱动两个四叶螺旋桨。发动机排气口改为向下,而不是向后。另一项重大修改是加装了一个巨大的球状机头,在发动机前方设有两名雷达操作员,雷达则位于下方。修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严重问题最终导致了该项目的夭折,即“曼巴涡桨发动机的喷流在某些功率设置下严重破坏了飞机的稳定性,并破坏了良好的操控性。事实证明,单台发动机无法进行安全飞行配平,而这对于长时间执行反潜巡逻任务至关重要。”
SB3原型机共订购了两架,第一架WF632于 1950 年 12 月 8 日在贝尔法斯特首飞。由于该设计在单发飞行时极难配平,且极不稳定,因此未能采取任何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结果,该项目在第二架原型机WF636首飞前就被取消。两架飞机的寿命都很短,于 1951 年报废。
作战历史
TT.2海军靶机拖船是其主要生产型号,其服役生涯大部分时间都服役于马耳他哈尔法尔的第728中队。1950年至1954年间,该型号也由皇家海军航空站福特号的第771中队使用。其主要任务是拖曳目标进行地对空射击练习、对地对空射击进行摄影标记、昼夜空对空练习、“抛射”目标练习以及雷达校准。
20世纪50年代初,所有现役的“鲟鱼”TT.2战斗机计划改装成TT.3标准,但改装计划在改装了五架飞机后就停止了。TT.2加长的机头及其同步摄影设备和机组人员站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小的流线型机鼻。随着从航母作战转向地面作战,所有甲板起降设备也被拆除,机翼也被改装成手动折叠起落架,以取代TT.2的液压系统。
一架TT.2(VR363 )由“乔克”·伊西驾驶,曾在肖特SB.1的飞行测试中短暂用作滑翔机牵引机。这架实验性的“无尾”滑翔机由大卫·基思-卢卡斯和杰弗里·TR·希尔教授设计,由肖特公司作为私人研究机构制造,旨在测试气动等斜翼的概念。1951年7月30日,肖特公司的首席试飞员汤姆·布鲁克-史密斯驾驶SB.1从英国皇家空军阿尔德格罗夫基地首次牵引起飞。SB.1被牵引至10,000英尺(约3000米)的高度,最终成功完成飞行。
在当天的第二次飞行中,牵引绳被拉出,布鲁克-史密斯遇到了驾驶轻型飞机在牵引机引起的乱流中飞行所固有的问题。布鲁克-史密斯不得不在低空解围,并在试图侧滑摆脱尾流时,以90英里/小时的速度“机头朝下”撞向地面,导致他本人严重受伤,飞机也受损。由于肖特SB.1严重受损,需要进行重建,因此决定为改装后的滑翔机(重新命名为肖特SB.4“夏尔巴”滑翔机)提供动力,这意味着“鲟鱼”牵引机在该项目中的使用宣告终止。
鲟鱼TT.3
机组成员: 3人
长度: 44英尺(13米)
翼展: 59英尺11英寸(18.26米)
身高: 13英尺2英寸+1 / 2 英寸(4.026米)
机翼面积: 518.4平方英尺(48.16平方米)
长宽比: 6.4
翼型:根部: NACA 64 2 215.3;尖端:NACA 64 2 215.6
空重: 16,967 磅(7,696 公斤)
总重量: 18,126 磅(8,222 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21,700 磅(9,843 公斤)
燃油容量:四个机翼油箱共计 410 英制加仑(490 美制加仑;1,900 升)燃油,另加一个可选辅助炸弹舱油箱,容量为 180 英制加仑(220 美制加仑;820 升);每台发动机 22 英制加仑(26 美制加仑;100 升)油
动力装置: 2×劳斯莱斯梅林140 V-12液冷活塞发动机,每台2,080马力(1,550千瓦),飞行高度2,000英尺(610米)
螺旋桨: 6 叶 Rotol,直径 10 英尺(3.0 米),反向旋转恒速全顺桨螺旋桨,带木质叶片
最大速度: 366英里/小时(589公里/小时,318节)
巡航速度: 312英里/小时(502公里/小时,271节)
范围: 1,600 英里(2,600 公里,1,400 海里)
实用升限: 35,200 英尺(10,700 米)
爬升率: 2,330 英尺/分钟(11.8 米/秒)
- 上一篇: AS 9100D / EN 9100:2018 认证
- 下一篇: 图解Z3050钻床控制电路
猜你喜欢
- 2025-05-24 干货 | 经典的PLC编程实例及经验设计法(三相异步电动机)
- 2025-05-24 星三角降压启动电路图原理
- 2025-05-24 正反转原理图元件代码全解:电机双向运行的“密码”
- 2025-05-24 欧姆龙CP1E PLC控制伺服系统及其应用程序
- 2025-05-24 交流接触器控制电路讲解(六)通过接触器控制单相电机正反转下
- 2025-05-24 西门子200SMART案例15五台电动机的顺序启动、逆序停止和紧急停止
- 2025-05-24 电动葫芦断火限位器工作原理,很多人搞不懂接线
- 2025-05-24 防晃支架简介及设置要求
- 2025-05-24 手动星三角降压启动电路图实物接线图讲解!
- 2025-05-24 无源元件并非真的“无源”:第1部分——电容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05-24干货 | 经典的PLC编程实例及经验设计法(三相异步电动机)
- 05-24星三角降压启动电路图原理
- 05-24正反转原理图元件代码全解:电机双向运行的“密码”
- 05-24欧姆龙CP1E PLC控制伺服系统及其应用程序
- 05-24交流接触器控制电路讲解(六)通过接触器控制单相电机正反转下
- 05-24西门子200SMART案例15五台电动机的顺序启动、逆序停止和紧急停止
- 05-24电动葫芦断火限位器工作原理,很多人搞不懂接线
- 05-24防晃支架简介及设置要求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 spire.doc (59)
- system.data.oracleclient (61)
- 按键小精灵源码提取 (66)
- pyqt5designer教程 (65)
- 联想刷bios工具 (66)
- c#源码 (64)
- graphics.h头文件 (62)
- mysqldump下载 (66)
- sqljdbc4.jar下载 (56)
- libmp3lame (60)
- maven3.3.9 (63)
- 二调符号库 (57)
- 苹果ios字体下载 (56)
- git.exe下载 (68)
- diskgenius_winpe (72)
- pythoncrc16 (57)
- solidworks宏文件下载 (59)
- qt帮助文档中文版 (73)
- satacontroller (66)
- hgcad (64)
- bootimg.exe (69)
- android-gif-drawable (62)
- axure9元件库免费下载 (57)
- libmysqlclient.so.18 (58)
- springbootdemo (64)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