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滚滚向前,金帝国的覆灭已经是八百余年前的故事。但那个动荡年代留下的英雄传奇,至今仍历历在目,熠熠生辉。
1233年春,金哀宗退居唐州,蒙古大军包围重重。开封沦陷,朝野震惊,蒙古人将直捣黄龙,势如猛虎扑食。
眼见大势去矣,哀宗诏令金军由一名年轻将领统帅,御驾亲征,拖延蒙军进程,为国家最后一搏。此人姓完颜,单名壮,年方二十有五,乃陈和尚之侄。
壮与陈和尚虽有血亲渊源,但二人秉性大异——陈和尚执著忠孝,无求生理,壮则潇洒不羁,年少时曾觌觫于战阵。及陈和尚阵亡,壮才醒悟救国重于个人生死。年少英雄气盖世,自此携手忠孝铁骑开创传奇。
蒙军围困唐州三月有余,金军兵力渐失,哀宗决意突围。壮麾下骁将皆尽忠于君,昼夜严阵以待。一旦有突围机会,立马可乘虚而入。
天佑忠臣,良机终至。壮遥望城外,只见蒙军猝不及防遭游兵袭击,随即大军调动,布阵反击。城中金军稍逊,正是良机!壮扬鞭一指,忠孝骑兵随即簇拥哀宗自城西逃生。
蒙军镇守防线阵脚大乱,竟然未发觉金军已经突围出城。及至觉察,金军已遥遥领先,拔足疾追无及。至此,战事陷入白热化。哀宗一路西行,壮麾下铁骑虎视眈眈护卫皇帝。
沿途艰险,金军渡河避敌,转战太行、黄土高原。蒙军常常紧追不舍,双方连遭七八次激战。金军伤亡惨重,但壮身先士卒,屡立战功,使蒙军难以伤其锐气。直至半年余后,终于渡过大漠,来到亲蒙古军前线。
此地乃蒙军根据地,阻力重重。金军节节受阻,曾一度陷于绝境。壮得诸将力挽狂澜,终使王师毫发无损。
转战三年,伤亡殆尽。壮在率领下,忠孝铁骑遮天蔽日,诸多浴血奋战留下佳话:凌虐白绵河畔,大捷恒山之巅,乃至最后与亲蒙古王师一战,赫赫战绩。
最终距离蒙军大本营仅几百里遥,金军粮草已尽,兵力所剩无几。铁骑也破裂不堪,壮亲率数百健儿与蒙军玉石狭路相见。阻遏蒙军一线生机,为皇帝最后一搏。
厮杀激烈,双方俱伤亡过半。眼见胜机渺茫,壮纵马独战数十里,为国师生死殊途。壮性命垂危,被蒙古将领生擒下营。哀宗闻讯,深感悲恸,遂弃暗投宋以求生路。
壮虽系俘,蒙古人对忠孝铁骑赞赏有加,竟以上将之礼看待这个人。最终蒙古太祖下诏:"此人不同常将,须顾全大局。"遂令完颜壮自便,许其自由离去。
壮去后下落不明,传闻曾在沙场上游荡数载,最终一介书生隐居岭南。忠孝铁骑残部亦各散东西,从此不复存世。但其精神世代传颂,终成不朽传奇。
中华百年唯有一"忠孝",虽金朝覆没,此等悲壮已写就辉煌绝世。岁月蹉跎,忠孝精神永世长存!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