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开发实例大全宝库

网站首页 > 编程文章 正文

幕墙施工图深化设计原则及基本要求

zazugpt 2025-02-11 14:19:44 编程文章 33 ℃ 0 评论




幕墙工程的二次深化设计为施工图深化设计阶段,以招标图纸为依据,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发现并解决完善招标图中出现的问题,优化设计,同时使图纸 满足施工现场条件而进行的设计工作,需出具全套施工图,能够有效指导施工,一 般不予认定为变更。

一. 设计原则

1.1. 深化设计应严格依据并保证实现建筑师、幕墙顾问确定的立面形式并充分 依据其基本结构设计,以充分体现建筑风格、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 可靠、经济实用。

1.2. 幕墙深化设计中尽可能考虑其施工安装的合理性、组件间配合的工艺性、 外墙装饰板块的可更换性等要求。

1.3. 完全保证原设计风格、装饰效果及结构外轮廓尺寸,合理推荐选用结构;

1.4. 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在深入理解建筑功能的基础上,考虑外装饰结构的功 能性、装饰效果及经济合理性,合理控制工程成本,使效果、功能、造价 趋于平衡;

1.5. 在材料、结构的计算及校核时,完全依据国家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并以 两者中的较严格要求为准;

1.6. 考虑材料的环保节能;

1.7. 保证结构可拆卸更换、维修方便。

1.8. 幕墙各构件及连接件均具有承载力、刚度、相对位移能力,并均采用螺栓 连接。

1.9. 幕墙抗震设计遵循“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在设防烈 度地震作用下经修理后幕墙仍可使用,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幕墙骨架不脱落。

二. 设计基本要求

2.1. 满足建筑设计效果要求。

2.2. 考虑加工安装工艺性,尽量做到经济合理。

2.3. 合理采光。

2.4. 合理的开启。

2.5. 考虑与室内装修窗口和天花板接口。

2.6. 各个立面横竖向胶缝对齐和分格的延续。

2.7. 满足相邻两房间的封修。

2.8. 满足层间防火封修构造要求。

2.9. 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要求。

2.10. 考虑各种不同材料交接、组合的处理方式。

三、深化设计图纸内容

为全面表达整个建筑幕墙,深化设计图纸应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分 格大样图、埋件图、节点图等内容。

1. 平面图:

1.1. 必须有整体的平面图;若平面图比例过大,需另行增加局部平面图,但要 有明晰的索引。

1.2. 平面尺寸、定位尺寸、分格尺寸应标注清晰、完整,不止要有幕墙本身的 尺寸,其与土建结构、轴线的位置尺寸也应标注清楚。

1.3. 不同类型的幕墙应有明确标注,例如玻璃幕墙、石材幕墙等。

1.4. 平面图中应体现玻璃幕墙的开启布置位置。

1.5. 平面图中需有完整的土建轮廓,柱、梁、剪力墙、后砌筑墙应区分清楚, 且应保证与施工现场实际土建情况一致。

1.6. 明确表达出工作范围,对非幕墙范围的要有准确指引。

2. 立面图

2.1. 应绘制整体的立面图。

2.2. 对分格大样图(局部立面图)在立面图中要有索引标注。

2.3. 不同的面材材料采用不同的图例加以区分,所有材料均应有图例表示。

2.4. 材料图例最好使用同实际颜色相近的图例,以便可清晰的看出整体效果。

2.5. 对于转折、内凹等有变化的立面,交接处应采用粗实线,以体现明显区别。

2.6. 立面图中应绘制开启示意。

2.7. 立面图中的分格划分应准确,不能因比例过大,无法细分就不做准确划分。

2.8. 明确表达出工作范围,对非幕墙范围的要有准确指引。

3. 剖面图:

3.1. 绘制整体的剖面图,对不同位置均应有剖面大样详细表示。

3.2. 剖面图中应明确表达出幕墙与土建结构梁、柱之间的位置关系,土建结构 梁、柱应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一致。

3.3. 剖面图中应标注幕墙的进出尺寸、标高定位尺寸、高度方向分格尺寸。

3.4. 剖面图中应有与室内吊顶、室内地面的交接示意。

4. 分格大样图:

4.1. 以局部立面的形式,更清晰的表达分格形式、材料组成等。

4.2. 分格划分必须经由建筑师、幕墙顾问认可。

4.3. 分格划分应考虑相邻房间的隔墙,避免一块玻璃跨两个房间。

4.4. 分格划分应符合规范要求,例如:考虑防火封修要求,一块玻璃不宜跨越 二个防火分区,层间防火区域大于 800mm 的卷火半径要求;考虑安全性要 求,单块石材面积不宜大于 1.5 平方米;单块玻璃的许用厚度满足《建筑 玻璃应用技术规程》等。

4.5. 开启扇的分格设计应考虑其实用性,方便手动开启;同时,从节能角度, 开启不宜设置过多,满足机电顾问提出的通风要求即可。

4.6. 分格大小尽量统一或相近,除非建筑有特殊要求,应避免过碎、过小等不 规则分格出现。

4.7. 分格尽量做到同横向胶缝及竖向胶缝的对齐。不能有高有低,即使是不同 面材组合时,也应如此。

4.8. 玻璃幕墙的分格还应考虑到室内的采光及室内使用者的视线感受。当人站 在床边,不应有玻璃幕墙的横框阻隔视线。

4.9. 分格划分应考虑与室内天花及地面的交接。例如:地面附近的分格应不低 于室内地面完成面;靠近天花的分格应不高于天花完成面。

5. 埋件图:

5.1. 应包括埋件平面布置图、埋件剖视图、埋件零件图及埋设说明等内容。

5.2. 埋件的水平位置应与分格相对应,并应有埋设基准、定位尺寸。

5.3. 埋件剖视图应全面,各种类型的土建结构梁均应有剖视图。

5.4. 埋件零件图应包含所有种类的埋件,不得缺漏;同时标注规格、材质、厚 度等。

5.5. 埋设说明要明确提出安装误差、与主体钢筋绑扎还是焊接等;同时还要有 埋件设计计算书。

6. 节点图:

6.1. 节点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6.1.1. 各类幕墙系统的支撑结构构件之间的标准节点详图。

6.1.1.1. 基本构造节点图

6.1.1.2. 固定位置节点图

6.1.1.3. 开启位置节点图

6.1.1.4. 转角节点图(包括阴角及阳角)

6.1.2. 幕墙与屋面、墙体、各层楼面、柱、梁的连接点的节点图。

6.1.3. 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交接节点图。

6.1.4. 节点构造详图:

6.1.4.1. 防火节点详图

6.1.4.2. 防雷节点详图

6.1.4.3. 开启五金配件装配详图

6.1.4.4. 横梁、立柱组装详图

6.1.5. 与各种接口的节点构造详图,包括不限于:

6.1.5.1. 与主体及次要结构的交接

6.1.5.2. 与楼宇机电系统的交接

6.1.5.3. 与内部隔墙、栏杆的交接

6.1.5.4. 与内部地板饰面的交接

6.1.5.5. 与室内吊顶及其他天花的交接

6.1.5.6. 与擦窗机的交接

6.1.5.7. 与照明、标识及其他显示系统的交接

6.1.5.8. 与室外地面及景观工程的交接

6.1.5.9. 与屋面及屋面防水的交接

6.1.5.10. 防雷、接地 6.1.5.11. 伸缩缝、沉降缝

6.2. 节点图的构造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6.2.1. 抗风压性能;为保证抗风压性能,节点图设计应按以下要求:

6.2.1.1. 节点构造中的立柱、横梁等主要受力构件应标注其材质、 壁厚、断面尺寸等,以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6.2.1.2. 结构胶必须标注厚度和宽度。

6.2.1.3. 受力焊缝必须标注高度和长度。

6.2.1.4. 后置锚栓必须标注抗拉拔设计值。

6.2.1.5. 连接螺栓、螺钉等必须标注规格型号。

6.2.2. 水密性能;为保证水密性能,节点图设计应按以下要求:

6.2.2.1. 必须标注耐候密封胶的宽度、厚度。

6.2.2.2. 对室内冷凝水要有排除措施。

6.2.2.3. 注意密封胶条、密封胶的环形交圈。

6.2.2.4. 需表示各种幕墙的排水构造。

6.2.2.5. 排水构造节点中应有清晰的排水线路。

6.2.2.6. 排水构造图中需标注完善。例如排水天沟的宽度、深度及 材质,排水坡度,滴水构造等。

6.2.2.7. 等压排水设计时,需有排水孔的设置位置、数量及大小。

6.2.2.8. 非等压排水设计时,需有挡水构造。

6.2.3. 气密性能;为保证气密性能,节点图设计应按以下要求:

6.2.3.1. 注明采用密封胶条的材质(三元乙丙或氯丁橡胶),不得 采用 PVC 或改性 PVC。

6.2.3.2. 开启扇环形胶条的组角位置,应只有 1 个接头。

6.2.4. 热工性能;为保证热工性能,节点图设计应按以下要求:

6.2.4.1. 玻璃的选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各种热工参数(例如遮 阳系数、传热系数等)满足机电顾问要求。

6.2.4.2. 明框玻璃幕墙应采用隔热型材,确保所有外露的铝型材均 有隔热措施。

6.2.4.3. 注明采用保温棉的厚度、容重、传热系数等参数。

6.2.5. 隔声性能;

6.2.5.1. 同层、邻层相邻房间的封堵必须严实,采用岩棉或发泡封 堵,不能只采用板封盖或不封。

6.2.5.2. 选用的玻璃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的隔声性能。

6.2.6. 平面内变形和抗震要求

6.2.6.1. 设计所选取的抗震设防烈度适应当地要求。

6.2.6.2. 幕墙的各个分体连接部位均应按设计留有余量,例如:竖 龙骨与连接件的螺接处;竖龙骨与竖龙骨之间的伸缩接缝; 横龙骨、竖龙骨的伸缩缝,板块与龙骨之间的活动连接, 板块之间的缝隙等。以保证满足变形要求。

6.2.7. 耐撞击性能

6.2.7.1. 室外部分:玻璃选用安全玻璃,人流动大的位置加设金属 板或石材的踢脚;人流较小处,采用绿化带等措施予以隔 离。

6.2.7.2. 室内部分:在玻璃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加设踢脚 板及护窗栏杆的方式。

6.2.8. 光学性能

6.2.8.1. 所采用的玻璃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2.8.2. 需提供各种光学参数。

6.2.9. 防火性能

6.2.9.1. 所有构件均应为具有低展焰性的不燃或难燃材料,而且不 得产生过量烟气或有毒气体。满足相关国家规范要求。

6.2.9.2. 避免采取一大块玻璃跨越上、下两个防火分区的分格,以 防某层失火,玻璃很快爆裂,火势殃及邻层,造成大面积 火灾。

6.2.9.3. 各层独立防火分区的楼板外沿玻璃幕墙内侧设置高度不小 于 800mm 高不燃烧体岩棉填充防火分隔,岩棉厚度 100mm 且填充密实,并采用 1.5mm 镀锌钢板承托,镀锌钢板表面 刷防火涂料,上下封口、接缝处涂防火胶,其防火极限不 低于 1 小时。

6.2.9.4. 埋件、转接件等连接构造应包覆于防火封修内。

6.2.9.5. 结构楼板上、下二层间通过设计安装断火设施(层间封修, 且连续整个平面周区),房间之间在隔墙部分安装断火设 施与层间封修连成一体,有效地阻止一旦失火而造成的火 势蔓延。

6.2.10. 通风要求

6.2.10.1. 手动开启窗,其执手位置应人手可及。

6.2.10.2. 高层建筑开启应为上悬外开窗或内平开、内倒窗。

6.2.10.3. 开启窗必须采用多点锁系统,锁点布置应合理、充足; 最少为两点锁,开启扇大时,可选用四点锁或六点锁。

6.2.10.4. 通风百叶窗应能够用作出气口和进气口;同时百叶窗应 设计不锈钢防虫网;百叶叶片应布置合理,在设计给定的前提下(例如:75mm/小时、风速在 13 米/秒),不得有漏 水。

6.2.11. 可拆卸要求

6.2.11.1. 各部件需具有单独及独立可拆卸性,确保在玻璃破裂时 能够方便地维护或更换。

6.2.11.2. 拆卸不应影响工程任何部分的性能和安全性。

6.2.11.3. 必须有拆卸的示意图。

6.2.12. 防雷性能

6.2.12.1. 通常幕墙的防雷均应按二类防雷设计。(《建筑物防雷 设计规范》)

6.2.12.2. 防侧雷网格布置应为 8*12m 或 10*10m:每隔 2-3 层设 一道均压环,在设均压环的楼层的转接件与纵向钢筋连接, 均压环与幕墙立柱接通,并与土建防雷体系相连,使均压 环范围内的幕墙立柱都有效接地。

6.2.12.3. 若采用顶封修铝板作为接闪器,则封修铝单板最小厚度 应为 3mm。若考虑不能雷击穿孔,则铝板厚度应为 7mm 以上。

6.2.12.4. 幕墙自身防雷与屋顶避雷网相连时,不能破坏幕墙本身 的性能要求,同时也不能破坏屋面的防水层。

6.2.13. 节点图应能明晰体现幕墙安装方法:

6.2.13.1. 所有接缝处的组装方法,包括密封胶及紧固件,如有需 要利用立体图及分解图表示。

6.2.13.2. 安装容许误差。

6.2.13.3. 用于构件连接的豁、槽、孔等

6.2.13.4. 槽口深度及边缘约束,间隙及公差

7. 其他:

7.1. 试验样板图:

7.1.1. 用于试验的幕墙样板应同上墙的结构完全一致。

7.2. 型材断面图(开模图)

7.2.1. 满足设计要求、满足规范要求。

7.2.2. 注意型材的宽厚比满足规范规定。

7.3. 结构计算书:

7.3.1. 设计参数、材料力学参数等选择必须准确。

7.3.2. 合理选取计算单元。

7.3.3. 压弯构件需进行稳定性计算。

7.3.4. 保证实际采用的杆件的力学性能参数同计算选用的一致,不得随意 篡改。

7.3.5. 计算需完整,各种类型幕墙均应进行计算。

7.4. 热工计算书

7.4.1. 正确、合理选择设计计算参数,如气候分区、朝向、窗墙面积比、 透明和非透明幕墙;

7.4.2. 正确选择热工计算单元;

7.4.3. 正确合理的材料热工参数取值;

7.4.4. 工程所有的幕墙类型都应有计算;

7.4.5. 计算项目应齐全、完整不缺项,并有明确的结论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7.5. 为控制现场安装精度,可增加龙骨布置图、板块排版图等。

注:

1)图纸目录清晰明确,图纸索引

2)所有材料必须明确标注,包括材质、厚度、表面处理、尺寸、硬度、品牌、产 品名称等。

3)幕墙施工图需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审查。

四、制图规范 1. 图纸格式

电子版出图格式:统一采用 AutoCAD 2004/LT2004 图形(*.dwg)格式保存。 2. 图纸比例

2.1. 绘图严格采用 1:1 的比例绘制;

2.2. 打印比例要求如下:

2.2.1. 图纸目录采用 1:1 的比例;

2.2.2. 平面图、埋件图采用不超过 1:200 的比例,若超出,则增加局部平 面图;

2.2.3. 立面图采用不超过 1:500 的比例;

2.2.4. 剖面图采用不超过 1:50 的比例;

2.2.5. 分格大样图采用不超过 1 :100 的比例;

2.2.6. 节点图采用不超过 1:5 的比例;

2.2.7. 若图面因比例设置而不清晰可适当调整。

3. 图幅

3.1. 图纸目录采用 A3 图幅;

3.2. 平面图、埋件图采用 A3 或 A2 图幅;

3.3. 立面图采用 A3 或 A2 图幅;

3.4. 剖面图采用 A3 或 A2 图幅;

3.5. 分格大样图采用 A3 图幅;

3.6. 节点图采用 A3 图幅;

4. 图框

深化图纸均采用各建筑单位标准深化设计图框,此标准图框中,例如出图公司 LOGO、项目名称等内容应填写完整,仅空缺图名、出图日期和版本号,待需将图框 插入图中对外发图时填写。

5. 图名

统一采用“区域”+“图纸内容”+“编号”格式对图纸命名,如仅有单张图纸, 可不加编号。

例 1:F 座 玻璃幕墙横剖节点 (一) 例 2:首层 埋件布置图 (三)

6. 文字

深化设计图纸中文字格式统一设置为:HZTXT.SHX。文字高宽比:0.75。文字 高度按图纸比例设置,使纸质图纸中标注注释等文字字高为 3mm,图名、项目名称 等文字字高为 5mm。文字颜色与各专业图层颜色相同。

7. 标注

箭头统一使用建筑标记。超出标记按图纸比例设置,使纸质图纸中为 1mm;超 出尺寸线按图纸比例设置,使纸质图纸中为 1mm;起点偏移量按图纸比例设置,使 纸质图纸中为 1mm;箭头尺寸按图纸比例设置,使纸质图纸中为 1.25mm;标注文字 按图纸比例设置,使纸质图纸中文字字高为 3mm,高宽比为 0.75。标注颜色与各专 业图层颜色相同。

8. 图纸版本

深化设计图纸第一次出图版本号为“初版”;修改后第二次出图版本号为“修 一”;修改后第三次出图版本号为“修二”,依此类推,最后一次出图版本号为“终 版” 修改版图纸在备注处标明修改依据。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